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学术视野,6月5日下午,陕西科技大学刘晓旭教授受邀来我院作学术交流报告。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林教授出席报告会,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及相关导师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付淑芳教授主持。

报告中,刘晓旭教授首先系统阐述了碳材料作为能量存储电极材料的独特优势与面临的挑战。他重点聚焦于“微结构调控”这一核心科学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其团队在精确控制碳材料孔径分布、比表面积、表面化学性质(如杂原子掺杂)、维度(零维、一维、二维、三维)以及复合结构构建等方面的前沿研究策略与方法,通过翔实的实验数据和生动的图表,清晰展示了这些微结构调控手段如何显著影响碳材料的电子传输特性、离子扩散动力学以及界面电化学行为。
随后,刘教授结合其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石墨烯等能量存储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和应用潜力,分享了如何通过结构优化解决实际储能器件中存在的容量衰减、倍率性能不佳等问题,展示了碳材料微结构调控在提升器件综合性能方面的巨大价值。
报告内容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联系实际应用,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就碳材料制备工艺的放大、特定结构-性能关系的机理、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与刘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活跃。
本次学术报告会不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拓宽了大家的科研视野,也促进了我院与陕西科技大学在材料科学,特别是新能源材料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刘晓旭教授的精彩分享,为我院相关学科方向的发展及师生科研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借鉴。

刘晓旭教授与师生深入交流

(嘉宾介绍)
刘晓旭,陕西科技大学教授/博导、系主任、陕西省青科协理事、中国电工学会青工委委员、工程电介质专业委员会、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协会会员、介电高分子专委会委员、聚酰亚胺专家委员会委员;《Materials Today Energy》、 《IET Nanodielectrics》、《Frontiers in Materials》等期刊客座编辑、 中科院1区期刊《Rare Metals》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绝缘材料》等多种期刊编委;国家自然基金网评专家(工材2 处与5处),《Advanced Materials》、《Nano Energy》等20多种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2014年入选哈尔滨市青年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2015年入选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2016年获得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择优资助(特别资助);2017年经公开答辩,所主持的青年基金被国家自然基金委工材五处授予优秀结题项目,2018年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近几年承担与完成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及各种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企业转化20多项,服务多家企业实现技术入股。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利用同步辐射测试技术探索聚合物基电介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研究,研究成果曾获中国轻工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与二等奖各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黑龙江自然科学二等奖与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近年在Advanced Materials (IF-29.4). Advanced Energy Matorials(IF-27.8) 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 (IF-31.3), Progress In Polymer Solonco (IF=27.1)Energy Storage Materials(IF=20.4)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与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100多篇,ESI高引/与热点论文6篇,入选斯坦福2%全球高倍引学者。